为什么大运是唯一的那个?
重卡行业第八,一年不到3万辆的重卡销量,这听起来没啥了不起,也没有达到远勤山的期望。不过,笔者仍然想说,大运汽车能有这一成绩实在太不容易了。一方面,重卡是资金密集型、技术密集型的行业,更是对服务网络有严格的要求,可以说是门槛比较高的一个细分市场。能够进入重卡行业前十的,要么就是大型汽车集团,如解放、东风、上汽、福田、江淮等。要么就是起家就是做重卡的,比如斯太尔系演变出的重卡三巨头,重汽、陕汽和红岩(上汽控股)。正是这上述的七家企业牢牢占据了重卡市场头部位置。另外的两家企业,华菱做搅拌车起家,徐工本身既有搅拌车也有泵车,这两家企业此前业务就和重卡市场相关联。
相比很多重卡企业都是上市公司,缺钱了还可以从股市募集;有些则背靠大型集团,同样不缺资金;大运做摩托车起家,进入重卡行业几乎没有任何经验,资金也主要靠自己筹集,起步犹为艰难。
相比无数倒下企业,以及TOP10榜单以外的重卡企业,并没有先天优势的大运汽车,究竟为什么能够做到十年来,成为重卡行业格局最大的变化呢?
领导
俗话说,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。大运汽车能够稳步发展到今天,成为重卡行业数个“唯一”,跟大运汽车的掌门人远勤山有直接关系。远勤山从摩托车跨界做汽车,虽然说对重卡市场规律需要慢慢摸索,但是,管理的经验却是相同的。
说到远勤山的勤奋、能吃苦;作为山西人,讲诚信,见诸于报端的不在少数。在方得网看来,作为管理者,远勤山的优秀远不至于此。
首先是远勤山重视人才,他不止一次表示,他的任务就是管好战略、人和财。
其次,远勤山既能够在放权和监管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。
行业内,有些老总不放权,什么事都一手抓,自己累的昏天黑地,业绩却并不理想;还有一种,就是几乎不闻不问,缺乏监管,更缺乏指导。
远勤山则既不是完全不管的,更不是啥都管的。远勤山工作重点,主要是企业战略,管理人和资金,不会事无巨细,从产品到技术到采购宣传,样样都要管。
如果用管理学的术语来说,那就是对于远勤山既合理放权,同时还有监管。
最后,远勤山能够在起伏的市场上,做到胜不骄,败不馁。在最初三年亏损时期,以及2015~2016年,行业最低迷的时期,大运汽车不退缩,不气馁,坚持新品开发和投放,坚持渠道建设和人才引进;在行业的高峰时期,大运汽车也没有被行业高涨的销量冲昏头脑,在投资扩张方面,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。
团队
大运汽车能够稳步发展十年,跟大运管理团队的稳定密不可分。10年前,大运汽车的两位副总经理,一位是负责制造的陈澔利,另一位是负责销售的姜宇翔,仍然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。
在远勤山看来,人才也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,而领导最重要的工作,就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。也许正是这个原因,让大运十年来,不仅拥有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基础,也更拥有了一支优秀的团队。
产品
大运能够在重卡市场里立足,并不容易。由于重卡产品全国跑的特殊性,因此,需要在全国建有大量的维修站,这对于新品牌进入形成了很高的壁垒,这也是很多其他行业的佼佼者,进入重卡行业却不灵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大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之外的企业,进入了重卡行业,并且牢牢站稳脚跟,跟其产品有很大关系。相比很多倒下或者排名之后的企业,大运重卡就是产品符合市场需求。
作为一个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,可以说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就是大运的生命线。作为民营企业的大运汽车,始终把满足用户需求当做企业的宗旨。
牵引车市场竞争何等激烈,大运还能够在牵引车市场取得前六的地位,不能不说是个奇迹。要知道其后的企业有多少是财大气粗。而大运在牵引车领域,超越众多重卡劲旅,就在于大运的产品,能够根据市场变化,快速调整。
大运十周年推出的V9车型,可以看到,基本所有的配置,都是当下以及未来市场用户最需要的。
渠道
俗话说,得渠道者得天下。大运汽车稳步走过十年,跟大运汽车的渠道建设不无关系。大运集团虽然在做汽车前,没有过造汽车的经验,但是却有着丰富的汽车经销商经验。正因为有着做经销商的亲身经历,因此大运对于经销商的特点非常清楚,既能满足经销商的需求,保护经销商的利益,同时又能很好的监督。
可以说,在大运的十年生涯中,经销商队伍稳步发展,是大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。在这十年中,没有经销商严重欠款事件,也就更没有因渠道占款而影响到大运的流动资金的现象,这些都是保证大运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。
结束语
近十几年来,前赴后继倒下的重卡企业足有两位数。大运汽车作为重卡前十强中,唯一一家民营, 这十年走的并不容易。未来十年,也许困难更多。不过,只要大运汽车始终能够发挥“人”的核心优势,未来十年,也许能有更靓丽的成绩单。